体育资讯7月9日讯 《人民日报》撰文谈到“苏超”联赛,文章认为, “苏超”的对立面不是国足,两者应该互为支撑。
“苏超”热度不减,上周末南京与苏州的“江苏一哥”之战吸引超过6万名观众到场,创下“苏超”赛事上座率新高。
这份热情令人振奋,但随之而来的某些声音也值得注意与思考。“苏超”走红以来,网络平台出现一些失实言论,比如所谓“足协搅黄‘村超’,又要去指导‘苏超’”的谣言;也有网友借“苏超”之名贬低国足和中超,将相关比赛画面变成嘲讽国家队球员的素材。
中国男足无缘美加墨世界杯,确实伤了很多球迷的心,大家“爱之深、责之切”,以“苏超”之火讽国足之弱不难理解。但如果一味迎合流量、脱离事实,不仅扭曲了“苏超”的意义,也无助于中国足球生态的健康发展。
从贵州“村超”到江苏“苏超”,这些草根、业余足球赛事之所以能够火遍全国,并不是因为球员水平有多高,而是它们让群众唱主角,让足球真正“接了地气、聚了人气、暖了人心”;并非依赖资本驱动或专业包装,而是借助“体育+文旅”的融合路径,释放出强大的社会动能;并不仅仅源于足球本身的魅力,更在于激发了中国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以及那份直抵人心的体育热爱。
不过,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“苏超”火了,不等于中国足球就能好起来;“苏超”好了,也不能替代中超等职业联赛的作用。对当下正处于低谷的中国足球来说,要真正实现发展与振兴,必须“几条腿走路”,离不开深层次、系统性的变革,涉及人才培养、青训体系、职业联赛等多个方面,绝不是靠一名教练、几个球员就能解决的。
“苏超”“村超”等社会足球赛事,是扎根基层、聚拢人心的“热身赛”;而职业联赛、国家队,则是足球竞技的“主赛场”。两者不是互相抵消的对立关系,而应是互为支撑、彼此成全的共生结构。
“苏超”的对立面不是国足,它更像是中国足球的一面镜子,映照出足球之于这片土地最真实的温度与希望。如果“苏超”的热度,能让更多孩子爱上踢球,让更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踢足球,那中国足球就多了一份可能和希望。
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,苏超十三太保争鸣!HOT LIVE
HOT NEWS
HOT VIDEO
HOT VIDEO
六连胜5分领跑!南通2-1盐城程鑫精彩抽射破门盐城首败仍居第2
中甲-石家庄功夫3-1逆转南通支云姜凯华送点冈萨雷斯点射
苏超-泰州队1-0宿迁队迎两连胜刘俊伯头球致胜
3分优势领跑!辽宁铁人4-2重庆铜梁龙姆本扎双响向余望破门
62291人观战!国安1-3申花吞赛季首败申花终结工体对国安12连败
新帅开门红!新鹏城4-0送海牛4连败深圳终结3连败韦斯利首秀戴帽
皆多轮不胜!10人河南1-1梅州黄锐锋红牌阿奇姆彭破门莫里斯绝平
中甲-佛山南狮1-0苏州东吴迎两连胜黄楚淇绝杀福尔特斯中柱
中甲-延边龙鼎1-0青岛红狮先赛升第3黄振飞头球制胜福布斯中框
61588人观赛!英博2-0泰山2连胜韩鹏带队开门黑泰山客场6轮不胜